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寻道笔记最新章节!
白云观,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亦是全真道天下第一丛林。其前身为唐时天长观,后因丘处机真人于此更名长春宫,并仙逝于此,其弟子尹志平将邱真人仙蜕藏于此处。
后长春子邱处机真人被奉为全真龙门派祖师,故而白云观以此称龙门派祖庭,直至今时。建国之后,道教协会、道教学院等更是先后置于此处,方使白云观并未遭得破坏。
修道之人虽脚程颇快,于大庭广众之下却也不便如何,待李煦宁四人随那三名全真遇仙派弟子赶至白云观之时已近巳时。
那白云观乃十方丛林之制,望去重檐飞阁,古朴庄重。正中三门洞开,意若三界,跨过便是跳出三界,踏入神仙洞府。石壁之上刻有流云、仙鹤,刀法浑厚。信众香客有出有进,或竹篮香袋,或结伴三两,有施施然者,有趋趋然者。
李煦宁一行人甫一跨过山门,突然一阵喧嚣,便见自左侧十方堂内窜出二十余人,瞧上一番,正是一导游团。随即驻足。
那导游道:“全真教七子之一丘处机在这白云观去世之后,被他的各位弟子安排,将仙蜕藏在这地方,所以被后人们称为全真道祖庭。”
人群中一年青女子面露疑惑,问道:“导游,全真教真有尹志平这人吗?那是不是和小说上写的那样?”
导游笑道:“全真教历史上的确有尹志平这个人,而小说中的尹志平是有些虚构的人物。因为这事,几年前还爆出一些纠纷。”
那导游先是环顾一番,吊足胃口方道:“这事是发生在华山,金先生坐轿子上山的时候,在上山途中被陕西道教协会的道士阻拦,不让他上山。原因是道教工作人员认为金先生在《杨过和小龙女》中,虚构了尹志平奸污小龙女的事件。虽然是虚构的情节,但这小说人物故事已经被光大群众接受,在一定层面上,全真道觉得是一种侮辱,为了维护道教人物和历史的名誉,闹出了这一件不和善的事件。后来双方人员在中间不断地协调,陕西道士才同意放行,让金先生安全的上山。”
如此一说,其余人立时起了兴趣,连问道:“导游,那全真教真实的历史上,尹志平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物?”
导游又是一笑,略顿片刻,道:“尹志平道长可是与小说中的完全不一样,尹志平道长生于金大定九年,即一一六九年,他从小就聪明,悟性也很有天赋,读书日记上,有关的记载不少于几千字,书中记载尹志平十四岁的时候,遇见全真七子之一的马钰道长,被马钰道子的道门精髓的话点拨,于是背井离乡,离开了自己所在的家庭和环境,上山研习那道家学。
在当时,他的父亲肯定是不允许自己的儿子这样做,但尹志平依旧悄悄的逃出并追求着自己的道门。他的父亲发现候后,也在上山途中追上了尹志平,带回家里后怕尹志平死性不改,所以锁在一间静室中。而尹志平在静室里待了一段时间后,又一次找到机会逃跑出去。虽然结果依旧是被父亲追上带回家,可尹志平每次一有机会就逃,他的父亲知道儿子心志已经无法改变,也不得不妥协。
尹志平开始住在山东西庵中求道,到了金明昌二年,即一一九一年,知道了邱处机在山东栖霞,于是带领弟子见礼。在与丘处机长时间的接触后,可以说领悟得到了丘处机对于道学的玄妙理解。从此过后,又向郝大通求问《易》,受箓法于王处一。从此道名声名远播,各地都对他尊敬有礼,而且参悟道学的人们也是源源不断的求他讲学赐教。
到了元太祖十九年间,随同邱处机返回燕京,居住在了长春宫。在那时的尹志平,他的名声就已经在全真教广为传播。四面八方的崇拜者,求道者在一起时,尹志平对他们说‘我无功德,敢与享此供奉乎!’于是退到了居河北涿鹿的龙阳观,寻求并隐居在了烟霞观。当邱处机仙去的时遗候,命尹志平接管教派,成为了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
尹志平掌管教派的那个时期,全真道的影响对外界的影响很大。姬志真《南昌观碑》记载‘长春真人应召之后,大阐门庭,室中之席不虚,户外之屦常满。及嗣教清和真人作大宗师,宠膺上命,簪裳接迹,宫观相望,虽遐方远裔,深山大泽,皆有其人。’可以印证着尹志平当时的功劳。
尹志平到了七十岁的时候,将教派的事宜托付给了李志常,而自己归隐于大房山的清和宫之中。定宗三年,即一二四九年春天,特旨赐名为‘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号,又赐金冠法服。宪宗元年,即一二五一年春逝世,享年八十三岁。十年之后,忽必烈追诏赠给尹志平称为‘清和妙道广化真人’。至一三一零年,再次加赠陈浩称号为‘清和妙道广化崇教大真人’。这是尹志平道长生平史。”
导游到底并非修炼之人,这般下来已是颇为不耐,足足半柱香功夫,方道:“尹志平道长平生所作咏怀、遣兴、唱和、劝戒等诗词歌颂众多,共被归结编写进了《葆光集》三卷。尹志平的弟子段志坚编辑《清和真人北游语录》四卷,做为他平时与弟子讲道的根据和理论。其中大多勉励弟子忍让谦虚恭敬、牺牲自己的利益帮助他人、行善事,不做恶、积善行累功德的话。告诫弟子在教门兴盛的时候,尤其必须努力修行,不能安享其成而无所作为。他认为圣人设立创建教派,是为诱导众人为善,修道的人只有积善行功德,克制自己私欲帮助别人,才能够获得并明白理解道学的含义,勿以小善为无多益而不为,见小恶为无甚伤而不去。
尹志平道长生平经常教诲别人,严于律己。一生不追求虚荣名利,甘愿身居淡泊的环境,连当时人们都很羡慕的掌教职位,也是怀有谦让态度。当邱处机身居长春宫,各处的人们不段请求他做掌教的时候,以‘我无功德’,不敢享受这种供奉为理由而离开,退隐到了偏僻地方。当邱处机真人逝世之后,如果不是众人经常的请求,早就已经隐姓埋名而离开,就算是留下也是勉强答应的。当掌管教派十一年后,又说自己老了为理由,辞去掌教,请李志常代主教席,而隐居修炼。
元朝元宪宗时期,政府组织两次道教和佛教的国家级大辩论,当时,全真派已经成为道教中最大的门牌,尹志平道长挺身而出、整理典籍,率领道教届与佛教辩论,虽然两次辩论的结果都是佛教胜出,全真道也受到打击,但尹志平道长危难时期勇挑大任的精神却值得敬佩。”导游心道,虽元初藉其支持令全真发展十足,可这反倒成了元朝政府的眼中钉,藉道佛论辩之机拉了下偏架,藉机把全真给赶跑了。
导游可谓一语惊人,一众游客均是未曾想到这全真教历史上的尹志平竟是如此一人,与小说之中毫无相似之处。可谓大跌眼镜。
常徵与那三名全真遇仙派道士道:“这导游倒是不错。虽尹真人清和宗师蒙冤数十年,自有得翻案那日。”
那左侧遇仙派道士颇有些不平之色,道:“话虽如此,可罢,常徵道兄说得不错,是我着相了。”
常徵眉头一皱,“着相”一词乃是佛教一术语,代执着之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自一道士口中吐露出佛教之术语,自是有其问题。
李煦宁扫其一眼,心道:素闻这全真道奉行三教合流之论,如今可见一斑。
所谓三教合流,又称三教合一,三教即道教、佛教,儒本是非教为家,论此似乎站不得脚,却因后史之发展,已有教之倾向,谓之教亦是可行。其大抵指宋明以降,道教、儒教、佛教三家思想相互影响,融合颇多。
自佛教于东汉传入华夏之后,便有那所谓三教,即道、儒、释三家。道门以太上为主,儒教以孔丘为主,佛教则是以释迦牟尼为主。此三教合流大抵可分三阶段,魏晋南北朝,一也。唐宋之时,二也。元明清,三也。唐宋之时,三教廷争最为频繁,以至融合颇多。譬如自唐起风行华夏佛教界的禅宗,正是一道、儒、释、三教合一之派别。
此三教合流之说现世与泛滥,乃是于魏晋南北朝时由佛教为站定根脚率先提及,三国之前论著中并无“三教”一词。随朝代更迭,那专制集权愈发受宠,至明太祖朱元璋之时已极力宣扬三教合流之论。
而全真教开派祖师王重阳便是颇为推崇三教合流论,更是谓之“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其后马钰、邱处机、尹志平、李志常等数代掌教亦是大力宣传,方有如今之局面。
常臻打个哈哈,一拽常徵,道:“先行罢,莫杵于此。”拎起常徵便往里行去。那三道士并未瞅得先前那幕,立时跟上。
倒是玄真不知在思虑何事,闭目凝神,径自踏去。瞧得李煦宁直乐。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