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奋发的梦想

遥远之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明末之虎最新章节!

    钢铁试制的大获成功,无疑给将来的各项钢铁产业以及火器研制,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只是现在的钢铁生产,其实还有个重大问题。

    那就是,现在这种全凭炒铁炉碰运气般地生产高碳钢材,产量实在太少,还有要努力想办法,才能实行合格钢材的量产化。

    李啸所想到的办法,便是坩埚炼钢。

    这种在后世已是常见的炼钢方式,在这明朝时代,想做成功,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坩埚炼钢的关键在于那个坩埚,而坩埚的关键又在于他的耐火材料,或者说是高温耐火砖。铁料含碳量越高,则熔点越低,而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的多,起码要达到1600℃,钢料才会融化成钢水。而坩埚材料他虽然知道——石墨、瓷土、粘土,混合均匀以后塑成型状,小火烘干,再用焦炭烧到最高温度,方可炼出钢来。

    现在的问题是,李啸知道这个比例,但诸如石墨、瓷土之类,一时还没找到原料产地。其中瓷土还好找,鲁南一带就有,只是石墨矿,李啸回忆前世的知识,在山东当地,他处难寻,唯有青州府的莱西县当地所产最多,据说石墨探明储量687.11万吨,现保有储量639.93万吨。

    李啸下定决心,等返回赤凤卫后,就开努力去莱西地区探寻并开采石墨矿,尽快把能用于炼钢的坩埚制作出来。

    不过这样的钢材生产,对于李啸来说,还是可以下一步再着手解决的事情,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把整套钢铁工业建立并运作起来。

    李啸立刻着手,开始规划铁龙城的各项生产事宜。

    他打算,现在这座高炉在用到十六次后,便立刻拆除,然后重新兴建两座带蓄热室,用高铝钒土制成内壁的更加完善的炼铁高炉。

    那么一年之内,情况正常的话,应该可以有一百五十天出铁,这也是明朝各地铁矿出铁时间,如果建设了两个同样30立方米容积的高炉的话,每次出铁量约为12至15吨,一年的出铁量,便是1800至2000吨。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要知道明朝在万历年间,一年的全国总共出铁量,也不过16万吨,铁矿消耗32至40万吨。李啸仅有两座高炉,便有这样高额的产量,无疑已是远超这个时代。

    更何况,还在铁龙城东南区内,还有大片大片的空地,将来兴建更多的高炉与炒铁炉,皆不成问题。

    只不过,以后的钢铁生产,李啸决定用焦煤来代替木炭。

    他心下很清楚,若只用木炭烧制,这木材消耗未免太过巨大,就算把单县一地的木头都砍光了,也生产不了多长时间。李啸在想,从现开在始,只有将来要炼制高品质钢材时,方可用木炭,若只炼成熟铁和普通的中低碳钢,则还需早日用焦煤代替方好。”

    李啸所忧虑的事情,就曾困扰了大英帝国很长时间。

    当时英国为了增加钢铁产量,迅速成为欧洲第一流的大国,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建高炉炼铁,结果整个英国国内的森林木材几乎砍光,最后实在是不敷使用了,才最终开始用焦煤炼铁来代替,没想到却最终另辟蹊径。

    炼铁高炉采用焦炭代替木炭,为现代高炉的大型化奠定了基础,是冶金史上的一个重大里程碑,使人类终于能够实现大规模的钢铁生产。

    李啸把自已的想法对工匠们一说,颜均便急忙说道:“大人所说的可是炼铁的焦煤?”

    李啸一惊,忙说道:“正是。”

    颜均便说道:“大人要以此物来炼铁,却是易得,此物在山西之地有人专门将煤制成焦煤贩卖,小人往日在辽东铁岭红印山铁场,东家便是从山西买焦煤炼铁。”

    “哦,颜作头可知价格多少?”

    “据小的了解,1000斤焦煤价格为10两银子。”

    李啸倒吸了一口气,他心下暗算,炼一吨生铁一般需要焦煤一吨左右,若年产2000吨生铁,则要2000吨焦煤,按一吨焦煤20两算,合计买焦煤就要4万两银子。

    李啸心下庆幸,幸亏自已在金汤城外的边界山处发现了大批的煤矿,且有宋大这样的焦炭冶炼专家,又有四轮马车方便长途运输,这样一来,倒让李啸节省了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

    当日在宣府镇时,李啸听宋大介绍过焦煤的生产。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让工人们把挖好并碾碎的煤块,进行洗煤。

    李啸知道这一步的目的,是为初步除杂,去掉煤中的灰分,石块、泥土等等。因为这类物体多含有硫和磷等杂质,对于炼铁极为有害,为了除去这些杂质,就需要对原煤进行人工洗选,洗选后所得净煤又叫洗煤或者精煤。

    然后,要建一座炼焦窑。这种炼煤窑的外形,与普通的砖窑颇为相似。

    接下来,精煤晒干后入窑,在炉窑内不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借助窑炉边墙的点火孔人工点火,将堆放在窑内的精煤点燃,靠精煤自身燃烧热量逐层将煤加热,这是直接加热。随后,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与未燃尽地大量煤裂解产物形成的热气流,经窑室侧壁地导火道继续燃烧,并将部分热传入窑内,此为间接加热。

    经过直接与间接两道加热,八百摄氏度的高温燃气流则夹带着未燃尽地煤裂解物从窑顶开孔处排入大气。这个过程延续八到十天,焦炭就制成了,随后,可命工人从人工点火孔注水熄焦,待窑炉冷却后,便可开门,扒出制好的焦煤。

    李啸相信,现在随着宣府的流民到来赤凤卫,从宣府镇一同运回来的大批焦煤与硫磺,应该也快到达了。

    李啸决定,以后铁龙城内所产的钢铁,分用途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钢铁来生产,能期各尽其用。

    下面是李啸决定的钢铁使用分类。

    1、诸如生活用具与各类农具等物品,用焦煤炼制的中下等品质熟铁来制作。

    2、李啸军的全体士兵所用的铠甲与盾牌,则都用焦煤炼制中上品高炭熟铁来生产。

    3、全军的武器与火器,都用焦煤所制的高碳钢来制造。

    4、高级将领的铠甲与武器,则用纯净木炭生产的精钢来制造。

    李啸决定,把赤凤卫的铁匠总头张铜柱等人调到铁龙城来,只留几名徒弟在赤凤卫继续开铁匠铺,由其负责整个锻冶场的具体运作。

    李啸初步的铁龙城人力规划如下:

    1、现在赤凤卫城已近修建完成,可把3000多名流寇俘虏调回铁龙城,从其中选出这半年多时间中,表现较好的500人,与另外的500名河南百姓一起,作为冶炼辅助人手以或搬运工,作为对他们良好表现的一种奖励。选择剩下的2500余俘虏中,1500余人安排去挖矿,1000余人碎矿并洗矿。

    2、而锻冶场,则除了那些剩余的河南与单县百姓外,再招2000流民工人,用师傅带学徒的形式运作,大批量打制生活用具、盔甲、武器等各种物品。

    3、火器总头赵杰,从火器部队调出到铁龙城,暂时招200名流民工人,利用大量运至的硫磺,在暂不能研制火炮火铳的情况下,优先研制颗粒火药。毕竟现在所使用的粉末状黑火药,配比与混合均有问题,常常导致哑火,且上次在宣府作战中,竟共总有十根鲁密铳炸膛,这个火药的安全与稳定问题,却是现在要研究的重点。

    在人力安排完成后,李啸开始设立工匠等级制度,大致分为作头,匠头,匠丁,学徒四种。并以此来决定每个人的薪资标准。这项制度,要在已开办的每个工厂中具体实行。

    以铁龙城为例,李啸规定,颜均、张铜柱升为作头,每月薪资5两银子。

    这两人手下的熟练徒弟则为匠头,每月薪资3两银子。

    其余的有专业技术的各名铁匠为匠丁,每月1.5两银子。

    而那些,刚刚招入厂中的学徒工人,则为每月为0.5两银子。

    除此之外,李啸还要兴建食堂,给这些工人都提供包吃住的待遇。除了固定工资外,等产品开始销售了,还会有奖金与分成。这些具体细节,李啸还在设计与规划中。

    李啸心下,越来越有个强烈的感觉,那就是,自已奋发的时刻,就要到来了。

    。。。。。。

    当看到眼前终于出现那巍峨雄峻的铁龙城时,流民林小五长吁了一口气。

    十月上旬时,林小五一家五口,父母、哥哥、以及他和妹妹,终于从大同长途跋涉到宣府北路那正在修建的金汤城。

    远远地看到那城周16里的金汤城时,林小五一家人都大吃了一惊,他们都没想到,在这样与蒙古交界的偏僻之城,竟有人会兴建这样一座阔大的雄城。

    流民们都已知道,这座城池,是一个名叫李啸的将领兴建的,据说这个赤凤卫指挥使大人李啸,战功卓越又相当年轻,让不过十六岁的林小五,对这这传说中的李啸,心下极其钦慕佩服。

    接着,他们很快又被城下已聚集了一万余人喧闹不已的流民队伍所深深震惊。看到这些集中聚集在金汤城南面城墙处以抵御寒冷北风的大片流民,林小五他们都知道,这些流民,应该是和自已一样,得到了金汤城要大批招工的消息,才赶来此处的。只不过,等这些流民来到时,金汤城的招工名额已满且城中暂时再无居住房屋,这些人自然无法再被接纳入城。

    于是,在经过简单的登记之后,林小五一家也成了这些流民中的一员。

    林小五特别羡慕最早到来的流民。这拔总共约六千多人的流民,早已成功地成为了城中居民的一员,大部分人每天和那些工匠一起,挖护城河,修建城墙,还有小部分则去了边界山的煤厂与硫磺厂工作。

    这些已成为金汤城一员的流民,看待城外的流民百姓的目光,虽然满是同情,更多的是庆幸。毕竟与他们相比,自已仅仅是早来了一步,才抢占到这宝贵的留居与工作机会。

    最让林小五羡慕不已的是,这些城中居民每天可以吃三顿饱饭,甚至不时还有荤腥酒肉。与每天每人只能喝两碗稀粥的城外流民相比,堪为天地之别。

    林小五常常后悔,要是能早点来多好,听说这金汤城容纳流民的能力现在已到极限,自已这样的后来者,估计是再没机会入城定居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外的流民百姓越聚越多,竟达2万五千多人。随着人数的不断增多,流民中的各类问题也随之爆发。

    象打斗、吵架、偷盗等事情每天都不停发生,虽有城内军兵维持秩序,弹压惩治犯事者,但这样的事情还是越来越多。

    比上诉诸事更可怕的,则是天气。

    随着时间到了下旬,天气越发寒冷,北风凛冽入骨,城外流民们集中居中的草窝子也越来越难以居住,冻死的老人与孩子,每天都有很多。

    不过人们却舍不得离去,因与这里毕竟每天还有两碗薄粥吊命,要是去了其他地方,流民都知道,自已极有可能只会被活活饿死于城外,更加悲惨的事情是,还有可能被那些丧尽天良的官军,砍去脑袋杀良冒功。

    林小五看到,金汤城城头上,有一名须发半白的老者,每天都眼神忧虑地,看着城外在寒风中挣扎的百姓.。

    林小五知道,这名老者名叫安谦,是这座金汤城的负责人。他也知道,这个安谦之所以如此忧虑,是害怕这些流民被寒冷与拥挤所逼迫,与城中的军兵对抗起来,那就麻烦大了。

    只不过,他不敢把这么多流民放入城中,毕竟城中军兵太少,万一这数万流民中有人存心入城闹事,凭城中一千多人的部队,不一定弹压得住。就算能勉强镇压下去,也会给尚未建好的金汤城,带来重大损失。

    事实上,到了十月下旬时,已有很多胆大又心怀不满之徒,在暗中商量,要城外全体流民联合起来,夺下正在修建的金汤城,好好地吃他娘的几顿饱饭,也许,还能抢点银子花花。

    林小五对这些人感觉很厌恶。他认为,这些人靠金汤城施予的薄粥活命,却还想着夺取恩人的城池与钱粮,实在太过下作了。

    只是入冬的天气,越来越冷,越来越难熬,在这样的情况下,商议造反谋夺金汤城的流民也越来越多。

    毕竟,没有人想这样慢慢地冻死在城外。他们已是一无所有的流民,在生存的压力下,良心与道德当然可能成为最先被轻易忽略的东西。

    在局势越来越难于控制的情况下,林小五一家人皆认为,流民闹事可能不可避免之时,某一天,金汤城的负责人安谦,却一脸喜色地给这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流民,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那就是,那赤凤卫指挥使李大人,准备全部收留他们,并把他们接收到山东去。

    林小五记得,当安谦宣布完这条消息后,城外欢呼之声有如雷鸣,每个流民都是一副欣喜得不敢置信的表情。

    二天后,包括林小五一家人在内,总共2万三千余名流民启程南下,在金汤城一千多名军兵的监督押送下,带着10辆装得满满当当的粮车,一辆装着3万银两的银车,30辆装着900吨焦炭的马车,3辆装着9吨硫磺的马车,浩浩荡荡地南下山东而去。

    望着原先人头攒动现在却寂寥不已的金汤城南部城墙外的空地,林小五悄然留下了热泪。

    队伍一路南行,不时用银车上的银子在当地补充购买粮食,在经过了近二十天的辛苦跋涉后,全体流民来到了山东武定州地界。

    在这里,流民们被分为三拔。

    首先被选出的一拔人,约四千多人,全部为精壮的成年男子,这些人,被选为赤凤总的军兵。

    林小五的哥哥林小三有幸被选中,得到入选的消息后,他一脸兴奋与依依不舍交织的表情,在与家人告别后,他与这四千多名精壮男子一起,被一名光头锃亮的将领怒喝着带走,消失在东去的官道上。

    另一拔人,是流民中的主流,约一万四千人,被安排到赤凤卫,被赤凤卫的官员们,一路引领东去。

    还有一拔人约四五千人,则掉头南下,在铁龙城官员的引领下,带着那900吨焦炭,9吨硫磺,前往铁龙城。

    除了去当了战兵的哥哥外,林小五全家四口,则是被选入前往铁龙城的队伍中。

    到了铁龙城后,林小五一家人,首先登记资料,领取铁龙城的居民号牌,然后被分配了一座两层楼的小楼居住。

    这幢小楼,修建得十分结实漂亮,却只标价15两,堪称成本价。只是身无分文的林小五等人,当然还是买不起。

    不过分房的官员告诉他们,这幢房子,可让他们先住,分期用工资还房款就行。听到这个消息,让林小五一家人欣喜不已。

    林小五一家人非常幸运,林小五与父亲,皆被选为锻冶场学徒,他父亲被选去打造生活用具,林小五则被分去打造盔甲,而10岁的妹妹,则进了铁龙城学堂上学,只留下母亲一人看家。

    这铁龙城中,竟然女子也能上学,这倒是让新来的流民们,感觉十分稀奇之事。

    林小五后来才知道,这是李啸早在赤凤堡时便实施的政策。在李啸心中,对于受教育一事,男女都一样,都有学习的权利。尽管当初有多人反对,但李啸强力坚持,到了现在,将领与百姓,也皆早已习惯了。

    手握一柄崭新精锻锤,处身一片叮当作响的铁器敲击声中的林小五,听着师傅讲解打铁的要领,心下却在暗暗发誓,既然已成了盔甲厂的一名学徒,就要凭自已的能力,从这大批的学徒中,脱颖而出,努力干出个人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