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梳头娘子最新章节!
第五十四章·初选
很快,正月十五就到了。
一早起,莫娘子还是按约给两家老主顾做了头,然后才领着阿愁去了梳头娘子的行会。
叫阿愁有些吃惊的是,梳头娘子的行会,竟坐落于府衙后的崇文坊——从这坊间的名字便能知道,这是府学的所在地。坊间的住户,也多是诗书之家。
阿愁原以为,那属于上九流和中九流的读书人该是不屑于跟下九流的人群打交道的,可便是读书人再怎么清高,也抵不过“为五斗米而折腰”。何况,于这个时代里,书本笔墨都可算得是奢侈品,家里想要供出一个功名来,没有一般二般的财力基本难以为续。因此,坊间的住户其实都悄悄兼营着出租生意的。
不过,和仁丰里同样靠出租为生的周娘子不同,这些读书人都不屑于把自家产业租给什么不知根底的租户,倒是那沾着半官方色彩的行会高会,听起来就颇为“高端大气上档次”。加上城里的这些机构也都愿意沾着点文化气息,于是两方一拍即合,以至于城里大半的行会商会都选了在这个坊间租建会馆。
崇文坊位于城南——就是说,她们师徒得穿过那车水马龙的西凤大街——偏莫娘子似乎对街上横行的四蹄怪兽有着种难以克制的心理阴影,所以这一回,她并没有带着阿愁打从坊间穿过去,而是领着她从位于仁丰里和福康坊中间的揽月桥下到七里河边上,沿着七里河一路向南。
许是因为大唐已立世百年,以至于建国初期一些死板的制度,到如今基本都已经形同虚设。不仅临着大街的坊墙破了不许开店的规矩,那临河的坊墙更是干脆没了踪影。阿愁跟着莫娘子下到七里河边时,就只见河两岸都是依着河道而建的过街骑楼。一楼是供行人来往的廊道;二楼则是住家或者酒店雅间——那眼熟的建筑样式,差点叫阿愁以为她又重新穿回后世,来到了著名的周庄。
见阿愁又跟个没见识的土包子一样看呆了眼,莫娘子不由就无奈地摇了摇头,伸手抓住阿愁的手腕,道:“莫要呆看。”
阿愁虽点着头,却到底没能管住自己的眼,好奇地张望着两岸的街景。
这般一看,便叫阿愁发现,虽然沿岸两边也有其他店铺,不过似乎八成以上的店铺都是做酒楼菜馆生意的。因看不到自己这边二楼上的“风景”,阿愁便向着河岸对面看过去。便只见,对岸那些酒楼菜馆的二楼,似乎都被建成了临水的雅间。因这会儿正是早茶时间,那些雅室里大半都已经坐满了客人。
除此之外,于阿愁身旁那看着都不足五十米宽的河道里,还泊着许多装饰风格各异的花船。从花船上那些贴着店招的灯笼上可以看出,这些花船应该也是属那些菜馆酒楼所有。阿愁那般仔细一观察,才发现,原来这些泊在店家门前的船只,竟是另一种形式的“包厢”。每个这样的“包厢”里,都有几个姿色颇丰的年轻女子做着侍女,于店堂和花船间来往穿梭着。
这情形,忽地就叫阿愁想起乔娘子的职业来。若乔娘子也是这花船上的卖酒娘,她多少便有些能够理解,为什么楼里的大人们都不跟孩子们提及乔娘子的行当了。毕竟,这个行当多少沾着点以色侍人的味道,算不得是个高尚的职业呢……
过了连贯西凤大街的栖凤桥,再沿着河势往东拐过一个坊区,便到了崇文坊。
立时,阿愁就注意到,于崇文坊沿岸所建的茶楼酒馆,却是显然比之前她所路过的那些酒楼要高出一个档次的。店里少了许多喧哗吵闹,而多了些幽静的丝竹弹唱——等她对广陵城里的情况更加了解一些,她才知道,她们刚才路过的地段是商贾云集之地。那些聚在茶楼酒馆里吃着早茶的客人们也多是商人身份。这些人聚在一处,却并不是为了什么口腹之欲,不过是借由这个机会彼此之间洽谈生意、了解行情罢了。
至于紧临着府衙和府学的崇文坊,其目标客户群自是不同于那些下九流的商贾们。这里云集的,都是些文人雅士。这些人出门会友请吃早茶,虽然就其本质来说,其实跟那些商贾也没什么区别——不过都是沟通联络感情,外带了解朝堂动向、政策行情等等——可人家则更讲究个“外包装”,更愿意以闲情雅意掩盖着其下的功利。
听着楼上和对岸传来的隐隐丝竹之声,阿愁于心里默默吐槽时,忽然就发现,崇文坊对岸的那些酒楼菜馆,于二楼窗口外所挂的灯笼,看着似乎哪里跟之前坊区那些酒楼上所挂着的灯笼略有不同。
那般仔细一看,阿愁才发现,之前路过的那些酒楼二楼上所挂的灯笼,上面写的都是店家的店招,而这边于屋檐下挂着的一排大红灯笼上,却是每个灯笼上写的字都各不相同。再仔细一看,阿愁才认出,那些灯笼上写着的,都是如“春满楼”、“小春红”、“玉堂春”等等看着叫人浮想联翩的花名。
就在她读着那些灯笼上的花名时,莫娘子注意到了她看向那边的眼,却是狠一拧眉,用力一拉她的手,低喝道:“莫要乱看!”
阿愁眨了眨眼,有些明知故问道:“那是哪个坊?”
莫娘子的眉又狠皱了一下,显然原不想回答的,可想想便是她不说,将来阿愁也得知道,便到底答道:“永乐坊。”
——永乐坊,又名章台路。不仅是教坊所在地,也是城里有名的风月之地。坊间住户基本都落籍于乐户、伎户,还有……那娼门。
虽然如今阿愁已经知道,“伎”和“妓”其实是两种不同的职业,可显然,便是在下九流的莫娘子眼里,这两种职业仍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是连叫她提一提都觉得失了身份的存在。
阿愁不禁默了默,然后又扭头看向那一片隐约飘荡着丝竹之声的坊区。
果儿,大概就在那里吧。她想。
自被莫娘子领回家后,阿愁心里就一直记挂着往日的那些小伙伴。只是,她也知道,于眼下的她来说,她还没那个能力去找她的那些朋友。且不说吉祥和胖丫两个去向不明,只果儿一个,单看莫娘子对章台的态度,就能知道,莫娘子是再不可能放她去找果儿的。
阿愁默默叹了口气,往那楼宇层叠的永乐坊里又张望了一眼,这才在莫娘子皱起的眉头下,调转回视线。
然后,阿愁就发现了一个问题:那代表着堕落浪荡的章台之地,居然跟代表着道德文章的府学毗邻而居!
此时的阿愁还不知道,这并不是广陵城里独有的现象,而是整个大唐都是如此。至于原因,以李穆后来的解释说,就是这两个机构都是“教化人心之所”,自然该毗邻而居……
此乃后话。
且说阿愁跟着莫娘子于河边的一条小巷里拐进崇文坊。没走多远,便只见前方是一片肃整的青砖墙。那墙的中间,一个砖雕门廊下挂着一块匾,匾上写着“锦奁会馆”四个大字——这,便是梳头娘子们的会馆了。
进门前,阿愁抬头间,才发现,那匾上的落款竟是宜嘉夫人。
宜嘉夫人的一笔字,写得如金钩铁划一般。若说字如其人的话,那能写出这样一笔字的宜嘉夫人,应该是个心性极为坚韧之人吧。
——是呢,身为女户的她,不仅独自于这男尊女卑的世界里立稳了脚跟,还组建了一个女户们互助的“玉栉社”,为其他女户们提供庇护……
这般想着,阿愁不禁对那位仅有一面之缘的宜嘉夫人更添了几分敬仰之心。
进了会馆大门,绕过照壁,前方是一片敞亮的庭院。因今儿天气很好,那些早一步到了的梳头娘子们都不愿意进那阴冷的大厅里,便都于冬日的暖阳下三三两两聚在一处闲聊着。见莫娘子进来,那些娘子们纷纷过来跟莫娘子打着招呼。
于是阿愁便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她好像都曾在年前玉栉社的团拜会上见过。这不禁叫她怀疑着,是不是所有的梳头娘子都是女户,都加入了宜嘉夫的玉栉社……
虽然莫娘子不怎么擅长交际,不过胜在她性情忠厚,待人诚恳,所以于梳头娘子间也颇有人缘。这会儿那些梳头娘子们身边也都各自带着弟子晚辈的,众人一一见礼毕,那话题自然也就落到今儿的比试上。
有人说:“听说今儿的题目是宜嘉夫人定的。”
便有人问道:“那今儿宜嘉夫人也要过来吗?”
“怎么可能!”又有人道:“夫人哪有那个闲功夫。且题目也不是夫人定的,我听说,今儿只是初选,先由行首和行副们出题,打她们这些小辈们中间挑出一批聪明伶俐的。明儿送到那府里,还得由夫人跟前那两位姑姑再选一遍。选出来的,最后才会送到夫人跟前,由夫人定夺去留呢。”
“哎呦,”有人叹道,“这就得三选了。”
“可不,”那人答道,“那可是宫里流出来的秘技,哪能那么轻易就叫人学了去……”
众人正议论着,就只见旁边的一道圆门内传出一阵说笑声。阿愁扭头看去,便只见那行会行首岳娘子等人,从后面的花厅里出来了。
岳娘子的身后,除了行会里的那些长老行副们,还有一些早到的梳头娘子们。那林娘子母女也在其中。因林娘子正跟别人说着话,她并没有看到阿愁师徒,倒是无精打采听着她阿娘跟人聊天的林巧儿,一眼就看到了阿愁。她那漂亮的大眼睛蓦地一亮,立时冲着阿愁腼腆一笑,抬头扯了扯她阿娘的衣摆。
林娘子顺着她的眼看过去,这才看到莫娘子,便笑着跟众人招呼一声,迎着莫娘子过去,问道:“什么时候到的?”
莫娘子笑道:“刚到。”
二人寒暄间,打照壁外又进来了一批人。背对着照壁的阿愁还没回头,就已经听到了王大娘那故作爽朗的说笑声。扭头看去时,就只见王大娘已经挤到了行首岳娘子的面前,正招呼着她的女儿和徒弟过来给岳娘子问安。
那王小妹显然是精心打扮过的,头上梳着个油光水滑的双螺髻,发根处压着两朵颤巍巍的大红绒花,身上一件簇新的大红绣五彩番花的大袄,下面是一条葱心绿的棉裙子。
那红配绿的强烈视觉冲击,不由就叫阿愁眨巴了一下眼。不过,她也早就发现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和后世有着截然不同的审美,这于后世来说简直如同灾难现场一般的强烈配色,于这个时代里却是颇有市场。
和精心打扮过的王小妹迥然不同的是,王大娘那个总不肯拿眼看人的徒弟,身上只一件半旧的蓝布袄,下面一条深蓝色的粗布裙子。
这一身虽然看着简陋,阿愁却觉得,她看上去要远比那“金碧辉煌”的王小妹顺眼多了。
那边,王小妹二人给岳娘子见礼毕,便有人笑话着王大娘道:“你怎么把两个小辈都给带来了?是打算让她们两个都参选吗?”
“是啊,”王大娘倒也不瞒人,哈哈笑道:“一个是选,两个也一样是选,社里又没说只让一家出一个。万一我家就有那个好福气,叫她俩都选上了呢?便没有都选上,能中一个,那也是阿弥陀佛,佛祖保佑的好事呢。”
她这话,逗得那边众人纷纷笑话着她的贪心。王大娘也不以为意,便借着这个话题,跟众人一阵插科打诨。
王大娘那豪爽大方的模样,不由就叫阿愁抬头看了看她那沉默寡言的师傅。不得不说,虽然王大娘的人品有待商榷,她的交际手腕,可明显要比她这木讷的师傅强了太多。
这般想着时,阿愁忽地一愣。她蓦然想起一件事——上灯那天,跟在王大娘身后的那个男人,听里正的话音,那人该是王大娘的丈夫了。而因王大娘之前曾参加过玉栉社的团拜会,叫阿愁下意识里就当她也是个女户了。直到这会儿她才忽然想起来,之前王大娘就曾跟莫娘子夸耀过她儿女双全的……就是说,便是她没有丈夫,只冲着她有个儿子,显然也是不合那立女户的条件,可偏她竟也是玉栉社的社员之一……
阿愁看看四周的梳头娘子们,然后忽然就忆起,林巧儿可从来没说过她家里没个父亲和兄长……偏林娘子也是玉栉社社员之一,且还是引着莫娘子入社的社员……
她那里疑惑不解时,和莫娘子站在一处的林娘子则从王大娘的身上收回眼,撇着嘴对莫娘子道:“她倒是想得美,可就她家那两个的资质,也得叫人看上不是。”
莫娘子不爱说人是非,只抿唇而笑。
和她们站在一处的另一个梳头娘子则接话笑道:“她那主意也没个错。便是凭着资质不能叫她家那两个都闯到最后一关,只要过了今儿这一关,她家两个里头有一个被送去夫人府上,于她都是‘稳坐钓鱼台’的好事。”
顿了一顿,许见周围众人都不曾听明白她那话下的讥嘲之意,那人闷笑着又道:“哪怕她家两个最后都被刷下去,只要进过那府门,我敢肯定,回头城里就得传开了,说她家的手艺是传自宫里的绝学。”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不由都是一阵闷笑。
莫娘子道:“不知道今儿到底有多少人参选?”
林娘子笑道:“这个我倒是知道的。才刚行首跟我说,如今城里所有梳头娘子名下够格入选的弟子,一共有两百多个。行会里打算从中挑出二十个送过去。至于最后得夫人青眼的能有几个,这就没个定数了。”
“啊,”之前那娘子叹着气道:“就是说,十个里面才有一个能过初选。那我家那丫头可悬了。”又看着林巧儿笑道:“我看你家丫头肯定没问题。年前玉栉社的团拜会上,连王府的小郎都挑中你家丫头去陪着说话呢。”
林娘子脸上闪过一阵自得,嘴里却自谦道:“又不是只有我家丫头一个。阿莫家的阿愁不也一样被挑去了。”
那娘子看着阿愁动了动唇角,显然想说,这就是个陪衬,不过到底没说出这样失礼的话来。
这里众人说着闲话时,那边岳娘子数了数人头,见人都到得差不多了,便于廊下站了,拍着巴掌道:“夫人愿意不吝赐教,这是我们大家的福气,我们却不好那么没脸没皮的什么人都往夫人跟前送。所以今儿我们得在这些孩子里挑出二十个人来。不过,我有丑话得说在前头。那被挑中了的,一个个也不要自满,后头还有两关呢。没被挑中的,一个个也不要被人挑拨着来我跟前闹,更别妄图给我们头上盖个‘营私舞弊’的帽子。不中选自有不中选的理由,我给你们留着脸面不当众点出来罢了,若有人不想要这脸面,我也不怕人说我新年头里就不给人留情面。”
岳娘子这话,不由就叫底下的梳头娘子们一阵静默。有属岳娘子那一帮的,纷纷附和道:“各家凭着各家的本事,愿赌服输罢了。”
似乎刚才说着王大娘怪话的那个,是不属于岳娘子这一派的,只悄声怪笑道:“装得倒公正,就跟年节间,她家里没白收那么多的礼一样。”
莫娘子的眉不由就微皱了一下,低头和阿愁对了个眼。
阿愁也抬头看向莫娘子——果然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呢。
听不到阿愁心声的莫娘子,只当她也一样是担心这比赛失了公允才这么看着自己的,便将手按在阿愁肩上,轻声道:“尽人事听天命,你尽力就好。”
阿愁点了点头,转开眼去时,心头则是一阵感慨。
这句话,前世时的秋阳可没少听过。秋阳奶奶说过,秦川也说过。可事实上,每次成绩单下来,不管她的成绩是否有提升,于秋阳奶奶看来,只要她的成绩还没赶过年年高挂榜首的秦川,那便是她还没做好。而她没做好的原因,从来不是她笨,而是因为她不够尽力。至于那看她被奶奶骂得可怜,总悄悄于人后辅导着她功课的秦川,则十分欠揍地表示,她已经够尽力了,之所以比不上他,是因为她天生智商就不如他……不管是信奉着挫折教育的秋阳奶奶,还是自以为安慰到她的秦川,大概都没有想到,他俩这一扬一抑的结果,不仅没有叫秋阳从此发奋图强,反而叫她因着二人的双重否定而变得愈加地自暴自弃——反正不管她怎么努力都是这样的结果,还不如就这么得过且过了……
“别担心,”忽然,林巧儿轻轻握了握阿愁的手,凑到她耳旁小声道,“便是看在王府两位小郎君的面子上,你我也能过初选。”
阿愁诧异回头,就只见林巧儿红着一张小脸,轻声道:“这是才刚岳大娘跟我娘说的话。”
阿愁眨眨眼,也凑到林巧儿的耳旁小声笑道:“许说的只是你吧。”——在别人看来,受王府小郎看中的,只林巧儿一个。至于她莫家的丑阿愁,不过是顺带的那一个罢了。
她的话,不由就叫林巧儿那秀气的眉间一蹙,猛地一甩阿愁的手,板起脸道:“你这是在怪我没有纠正外头的那些传言吗?”
“啊?”阿愁一呆。
巧儿又道:“虽说二十七郎君是喜欢找着我说话,可那位二十六郎君可是专门找着你说话的!可见你也不是不得小郎看中。”这般说着时,她的小脸儿更红了一些,又抬头狠狠瞪了阿愁一眼,愤愤道:“我原是好意,想着你大概也不想于人前受那份罪,才没把你供出来,所有的罪只我一人受了。偏你竟还这样说我!”
她这愤愤的模样,以及突然伶俐起来的口齿,不由就叫阿愁一阵连连眨眼。忽然间,她发现,她以为生性腼腆的林巧儿,似乎并不是她以为的那样……好吧,前世时她就不擅长看人……
“我、我说你什么了?”她结巴了一下,才想起之前的话,忙笑道:“我说的哪里是你,我说的是她们。她们都只当那两个熊……那两位小郎看中的是你,这里面再没我什么事。”
林巧儿听了,不由呆了一呆,然后跺脚道:“哎呀,我就只想到那一层,却是忘了这一层。”
阿愁笑道:“我倒宁愿她们别那样,若是因为两位小郎君叫我们过去说了话就选了我们,这于别人来说也太不公平了。”
林巧儿不以为然地道:“这有什么不公平的?只要我们做得不比人差,便是比人多占了一点好运道,那也是我们自己的福气,别人可羡慕不来。”
阿愁又呆了一呆,忽然就想到秋阳那个时代里的一句话: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这时,只听岳娘子在上首又道:“我们总不好挑一些连基本功都不过关的送去,所以今儿也不比别的,就叫这些孩子自个儿给自个儿梳个头,就梳双环髻吧。最后由我和行里几位行副各自给她们打个分儿,取梳得最好且手脚最快的前二十名入选。”
她一边说着,一边拿眼横着一旁站着的一个妇人道:“我们都是这一行当里的人,手艺是好是坏也瞒不了人,大家当场验看,也不至于留了口舌叫人日后说三道四。”
且不说上面的明争暗斗,只阿愁听着这题目,心头不由就是一抽。满打满算,她师从莫娘子才不过一月余的时间。加上她到底不真是这个时代里的人,对于这个时代里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简化用词,她听起来颇有些吃力。便如这“双环髻”。
莫娘子曾教过她,所以她知道,“双环髻”其实又分着“双环飞仙髻”、“双环垂挂髻”、以及“双环仙桃髻”等等变种。可偏岳娘子只简单说了“双环髻”这三个字,却是叫她一时也拿不准,她指的到底是哪种发式。
她抬头看向莫娘子时,莫娘子却一厢情愿地认为,她曾教过阿愁这种发式,正悄悄松着一口气。见阿愁抬头看向她,莫娘子只当她是在求鼓励,便冲着她鼓励地点了点头。
就听得上首岳娘子道:“这就开始吧。”
于是,那五位行副纷纷过去招呼着各家的弟子们,将她们带出了大厅。
阿愁无奈,只得从莫娘子的手里接过她递来的妆盒,跟着林巧儿等人一起,被几位娘子们带往后厅去各自梳妆了。
到了后厅,这些年纪从十三四岁到七八-九岁不等的孩子们,全都依着几位娘子的指示各自坐了,然后一言不发地梳妆起来。
和别人一上手就开始梳头不同,阿愁心里正没底着,便借着那三遍通发的功夫,一边不紧不慢地通着头,一边悄悄观察着别人的举动。
虽然不知道行首岳娘子所说的“双环髻”到底是指哪种发式,阿愁却是知道,那“双环飞仙髻”是先将头发于头顶结成一束,再向左右分结成双环,最后内衬以托柱的一种发式。而“双环垂挂髻”则要将头发中分,左右如丫鬐般各结鬟环于耳侧,却是不用托柱,令发辫自然垂挂于耳旁的一种发式——便是上次阿愁被两位王府小郎拖去逛庙会时所梳的发式。至于“双环仙桃髻”,其实可算得是“双环飞仙髻”的一个变种,是将托柱所撑住的结发双环整成仙桃状的一种发式。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变种。可总的来说,“双环髻”不过两种分类,一种是结发于顶再分双环,一种是左右中分再结双环。
阿愁这般偷眼看着别人的动静时,忽然就发现,其实不知道行首所指的“双环髻”到底是哪种的人,竟大有人在。不仅不少人像她一样,偷眼看着旁人的动静,还有不少人,或者盲目地结起一束于头顶,或者犹犹豫豫地中分着两股发辫。
这般看着时,阿愁脑中忽地一亮——如今她只是个学徒,不懂的问人很自然,这没什么好丢人的。倒是不懂装懂,那后果比较严重。
于是她一边举起一只手,一边站起身来。
那背着双手于众人身后来回走动着的梳头娘子们见了,不由就相互交换了个眼色。
而这眼风叫阿愁捕捉到,原本有些不安的心,立时就安了——她忽然就明白了,这也是试练的一部分。
所以当一个娘子装着个满脸不耐烦的模样问着她“有何事”时,她带着不失礼数的从容道:“双环髻分着双环飞仙髻、双环垂挂髻等等好几种样式,不知道行首大娘指的哪一个。”
那娘子看着她眉头一挑,唇边忽地露出一个笑来,回头看着那些因阿愁的问话而纷纷停了手的孩子们道:“我只当再没人会问这个问题呢。”又冷哼道:“主家的要求都不曾听明白,就这般贸然行事,便是你的头梳得再好,也算不得是个好的梳头娘子。”却是赞赏地拍了拍阿愁的肩,问道:“你是哪家的孩子?”
阿愁弯眼一笑,道:“我师傅是仁丰里的莫娘子。”
那娘子一怔,用心看了阿愁一眼,笑道:“原来是她。”然后一转身,对众人宣布道:“今儿要你们梳的是双环垂挂髻,可别再弄错了。”
阿愁听了,不由松了口气。这个发式她自己梳过,且还挺有把握的。倒是那如敦煌壁画上那些飞天仙女们所梳的“飞仙髻”,她只梳过一回,颇有些手生。
比起别人来,换了芯子的阿愁那手脚自然要比真正的孩子更利落一些。不一会儿,她便梳好了头。于镜子里看看经过她微调,极衬合她脸型的双环垂挂髻,阿愁自己还是挺满意的。想着刚才的表现,她忽然意识到一件事——前世时,许是被她奶奶打击怕了,她心里每有什么疑惑时,宁愿揣在心里暗自琢磨,也不肯主动向人求教。今儿这一开口,却是忽然就叫她发现,其实向人张口,未必就是向人示弱。
阿愁梳好头时,也有几个女孩先后梳好了头。于是那几个行副娘子们便拿出几只鸡毛毽子分给她们,命她们于厅前的空地上一人各踢一百个毽子。可阿愁不会踢毽子,折腾了半天,也没能连着踢到三个以上,倒惹得同样也梳好头出来的那些孩子们看了一阵笑话。
等所有的孩子都一一踢完毽子后,阿愁才发现行首为什么会出这道题。这会儿,经过一番激烈运动后,许多人才刚盘好的头都开始有些散乱了。好些的,如王大娘的女儿王小妹那样,不过是发式松散,掉了些发丝儿下来;那些更惨一些的,甚至已经披头散发了。
阿愁有心想伸手去摸自己的头发,又怕因此坏了发式,便和林巧儿二人相互检查了一下,见各自的头发虽然都微有松动,却未变其形,二人这才松了口气。
“应该没问题的。”林巧儿握着阿愁的手悄声道。
阿愁心里也觉得,自己应该没问题。所以,当岳娘子那里报着中选的女孩名单,中间竟没有她时,她不禁用力眨巴了一下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