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奋斗在大明最新章节!
第一百零四章大学问
在儒学中,对自然界的研究重要吗?重要,但并不是最重要。
性善与性恶重要吗?也不重要。
但是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儒学理论,自然界的变化映射在政治上的变化,就很重要了。
性善与性恶为基础的,发展出来的不同手段。就是法家与儒家区分所在,就太重要了。
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是有相互影响的。但是在儒家这里,这种相互影响就变得特别重要。这也是儒学的本质,是统治之学,是道德之学,政治之学。更关心于人。关心社会。
所以,关于阐述统治,或者统治关系的学说,就是大学问。而不关于这些的学说,即便是再精妙,也是小学问。
周梦臣想起了什么。说道:“师兄,心学的政治主张是什么?我似乎没有注意过。”
吴廷翰冷笑一声,说道:“而今自然没有人说,不过是怕徐阶气死王阳明而已。”
周梦臣一愣,万万没有想到,会有这个答案。在他看来,徐阶是心学大功臣。怎么在吴廷翰的口中,却不是这样的。吴廷翰看出了周梦臣疑惑,淡淡说道;“王阳明一代英杰,能文能武。但是一辈子没有登上大明权力顶峰。你觉得王阳明没有遗憾吗?”
周梦臣说道:“阳明公,或许不在意这件事。”
吴廷翰笑道:“王阳明的徒子徒孙,都将王阳明给神化了。却不知道,王阳明也是人。那一个读书人,没有想过,为帝王师,于天下之间施展自己的才华?王阳明从小想当圣人,而圣人都还想出仕,他岂能不想?不过,时局昏暗,王阳明一股傲气,不肯同流合污。当时刘瑾用事,李东阳为大学士碍于时势,阴事之。李东阳乃王阳明的座师,然王阳明不肯从,以至于刘瑾发难,流放贵州,仕途不行,方有心学。王阳明创立心学之初,就是觉得官场之上,人人都有数张面孔,对下面是一张,对上面又是另外的模样,王阳明觉得此乃理学之偏颇。乃创心学以纠理学之偏。”
“大而言之,就是对官员有更高的道德要求。要求官员近人情,有人味。讲良心。”
“具体的话,就是反对翰林内阁体制。”
“本朝制度,内阁阁员都是从翰林院而出的。由翰林而内阁,几乎自成一体,与其他官员从来不相干。而王阳明当初任性,以二甲第七居然没有入翰林院。所以,他立功虽大,但一辈子无缘内阁,甚至内阁某些人为了保全利禄,打压王阳明。以至于王阳明封伯。几乎绝了上进之途。”
“所以,王阳明与王阳明的弟子们都是反对,翰林内阁制度。认为内阁权重,权侵六部。朝廷之弊都在内阁之上,应当解散内阁,以国朝故事,分任七卿以掌国事,定然匡扶正道。解朝廷之急。”
“嘉靖初年,有好些心学弟子投身政治之中,甚至本能入翰林院,却不入,就是秉承王阳明之念。并且屡次上奏,对内阁大权进行限制,大礼仪之初,张文忠势单力孤,引心学门人入局,结果也是因为这一件事情,恶了张文忠,张文忠更是几乎将心学门人罢免一空。如驺守益,徐阶,唐顺之,等心学门人大多被此事牵连。”
周梦臣听了,心中有些苦涩。
他进京的时候,感觉北京没有多少心学氛围,以为心学对北京没有什么影响力。而今才明白。气学是除却王廷相之后,没有什么得力的干将与大官。而心学不是,而是心学刚刚遭受了一番打压。
更让周梦臣的无语的是,即便是被朝廷打压过的心学,在北京的影响力也比气学多了几个数量级。
两个学派的差距,真是不可以道计。心学天下显学的名声,绝非白来的。
也明白了为什么说,如果王阳明还活着为什么会看不惯徐阶。就是徐阶完全违背了王阳明的政治理念。因为徐阶本身就是翰林内阁体系的受益者。如果没有这个体系,徐阶何以入内阁。同样徐阶将张居正安排在翰林院之中,并将张居正当成自己的衣钵传人,可见徐阶也没有想过继续攻击或者废除这一体制。
从这个角度来看,徐阶到底是一个政客。政客都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拿来用,对自己没有用的东西,都是选择性忽视。
“你觉得心学的大学问如何?”吴廷翰强打精神问道。
周梦臣沉吟了片刻说道:“太虚了。教化如何是万能的。天下间就没有恶人了。不过也能理解。阳明公身处下僚,有志不得张。谈论朝政,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只能泛泛而论。不过。管他对翰林内阁制度的看法,也是大有见地的。正中时弊。”
其实,王阳明对内阁体制的一些看法,一点都没有错。
内阁成为明朝后期的基本制度,但是内阁制度有先天缺陷。存在着职权不清,首辅权力过大。没有具体明确的权力规定。既可以无穷的,又能是无穷小。看似面面俱到,其实是面面不到。
之所以有这个原因,就是因为内阁制度,本身与大明体制都存在冲突的。大明体制好也罢,坏也罢。都是太祖皇帝一手一脚打磨出来的。不需要怀疑太祖皇帝的政治才华。虽然在太祖皇帝体制之中,存在皇帝工作量太大的问题。但内部的分工与制衡,其实是做得很好,否则清代即便沿用。
但是内阁制度却不是太祖皇帝所创。是成祖皇帝所创。本来不是一个临时机构,一点一点地加强。最后在正德去世,新皇没有登基的空当之中,杨廷和假借皇权,做出一系列大事,改易正德之政,将内阁大权推上一个新的高峰,这也是杨廷和能与嘉靖掰手腕的底气。
从这个过程来看,就能看出来,内阁的权力是内阁人员一步步扩张,与皇帝一步步让权而来的。并没有做过整体性的规划。
具体的来说,六部不是内阁的下属,彼此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内阁的权力是为皇帝票拟,没有任何权力干涉具体政务。但是他们又能借票拟之权,做任何他们想做事情。
而且内阁之中又没有具体分工。所以内阁之权大多集中在内阁首辅之中,甚至有些内阁大学士混得还不如下面的尚书了。比如大学士李本。他出现了多少次,但是不过挂名而已。就是因为他的权力已经严嵩与徐阶瓜分殆尽。他就是做冷板凳的。
而正因为这个原因,内阁权力都是内阁人员自己夺的,才让内阁之中纷争不断。
总之,明代内阁体系并不是后世成熟的内阁体系,里面有太多漏洞与弊端。而在嘉靖皇帝这里还好,但是到万历朝的时候,掀起了激烈党争,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内阁体制不全的原因。甚至原因就是部阁之争,也就是掌握行政大权,在大明律之中,也掌握决策大权。毕竟大明体制就是以七卿,也就是六部尚书加上都察御史为首的七个人作为领导核心的。并没有内阁的事情。
“只是------”周梦臣叹息一声,说道:“请君试问东流水,何日才能复西归?天下大事,都有一定之规,而今大明体制也是如此,内阁纵然有千般不好。但是到了今日这个地步,已经是覆水难收,根本不可能回到从前。只能向前继续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