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最新章节!
中南海的冰面早已融化,从南方飞来的候鸟在里面自由嬉闹着;绿芽从黝黑的泥土里冒出可爱的尖儿,打量着崭新的世界;干瘦的柳条上挂满了绿色芽孢,微风吹过,上下摆动的枝条划过一阵阵水波。
寒冷的严冬终于过去,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满眼春色。
崇祯九年春,大明帝都北京发生了件奇怪的事,关东总督孔运贞“抗旨”的行为让满朝文武替他捏了把汗;可收到奏本的内阁、司礼监悄无生息,就连刚就“河东盐案”杀得人头满地的崇祯帝也难得没暴跳如雷。
你,孔运贞为了自己的名声,可以不在乎自己或家族的性命;我,朱由检似乎也在乎自己的名声,在乎你孔运贞的小命。
崇祯帝朱由检将奏本轻轻丢在书案上,背着手在书房里走来走去,想这怎么处置这位难缠的刺头!
杀?是不肯能的事,难得人才杀了可惜,更何况这位人才还是大才,只是脾气臭了点;申斥?好像也不好使,死都不怕,还怕皇帝骂他几句?像极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无从下手的朱由检有点气馁,老子才在山西杀得人头滚滚,竟还迎头而上挑战皇权得威严?
可恨!可恶!其心可诛!
朝廷的体制经过讨论已初步形成定论,即将正式公布的前夜,你孔运贞唱这么一出戏!究竟想干嘛?想造反么?
地方督臣那么多人,敢公开唱反调的,除了这位“圣人”后代,还真没其他人!除了他们知道政体到了必改的地步之外,更知道改制也并不是全面推倒重来,这还是李标当年“和稀泥”的成果。
李标!可惜了,忠厚老实的他就这么去了?
还真是人生无常,世事难料!朱由检感叹了下,总觉哪里不对,停下脚步看着墙上的大明地图出神。
虽不认可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这样或类似这样的口号在现代社会里满天飞,中世纪皇权当道的大明还少见,自己这些年有意无意的影响,有些人在合理的框架下,敢于表达一些不同意见;至于在那个框架之外,没人敢于挑战皇帝的权威。
对啰!是言官!
自登基起开始残酷打压风闻谏事的言官,几年下来,大明的朝堂基本成了自己的“一言堂”,好处是看得见的,弊端也开始显现。
“书呆子”原来并不是真正反对此事,是变着法子提醒朕,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可朕终究不是唐太宗李世民,既要做大明朝的“魏征”,就不要离京城太远。
朱由检阴险的笑了下,很是得意自己这么快猜出孔运贞真实想法;可是面目过于狰狞,边上装模做样打盹的王承恩看得是一阵恶寒,不禁替孔运贞捏着把汗。
心善的王承恩多虑了,朱由检还没那么小心眼,容人的气度还是有,前提是当事者不要出格。
果不其然,对孔运贞无可奈何的朱由检下诏:调四川总督杨嗣昌进内阁,改孔运贞任直隶总督,调翰林院庶吉士刘宇亮任关东总督,调原松江府府伊马士英任四川总督。
一番倒腾算是化解尴尬局面,也没坏当初与李标约定“非地方督臣不得入阁”的承诺,只是“非翰林不得入阁”的惯例破了;至于孔运贞,不管是不是无法拒绝直隶总督的诱惑,总不敢再度抗旨不尊,他没那么傻,有些事要适可而止。
不是要提醒朕么?不进内阁,那来朕身边不远呆着,这样可以不时听听你的呱噪;事实上,朱由检还没那么低俗,调孔运贞当直隶总督是看重他的身份,要让他去安慰遭到重创的北方士族,稳定住山西的局面;他如真进内阁,朱由检要找个合适的人还真难找。
明眼人从中看到了本朝真正的不同,内阁中江南士族的代表没有一个,江南士族在新一届内阁打翻身战的希望又一次落空。
江南士族每届的进士刻不少啊!为何进内阁那么难?不知什么原因,今上根本就不待见江南的士族。
坊间开始传出这样、那样的谣传,各种版本都有,难得东厂这次装聋作哑,传言传着传着也没什么水花冒起。
好事者冷静下仔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崇祯登基之初即罢免魏忠贤,打击阉党确实让江南士族欢欣雀跃,认为当初换皇帝的决定是对的;可还没高兴多久,魏忠贤被派到南京恶心人,接连经济、政治打击紧随其后,江南士族遭受重挫!不说仕途无望,至少没有以前那么风光,通过两次失败的刺杀事件及后来的盐政改革,江南经济实际被皇家及勋贵瓜分;几番折腾下来,江南士族除了那些原来的边缘人士,如松江府徐家,现在还真没“大家”之人,几位有幸做上地方总督,那也都是边远苦寒之地,别人不去的地方。
想和说是一回事,做是另一回事!
绝对的皇权面前,心里有不满可以,偶尔说说也可以!只是不要希望改变既定的事实,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江南中那么多进士,有那么多翰林,熬下去总又出头之时。
搞定难缠的江南士族代表孔运贞,机构改革的重捶终于落下。
没出意外,几个权重的部门被拆分,一些原来注重形式的部门被合并,出现一些新的部门;户部被拆分为民政部、度支部、商务部、农林部,礼部被拆分为教育部、礼法部及理藩部,工部被拆为工业部、建设部、水利部,吏部拆分为组织部及考试院,兵部被改组为国防部,刑部拆为司法部与警察总署,大理寺改为最高法院,新成立交通部管辖全国驿站系统、道路、铁路及内河航运。
鸿胪寺被撤销只能并入理藩部,钦天监改名天文台并入科学院,翰林院并入组织部;海关总署从内宫脱离,纳入政府行政体系;各省国民警卫队从行政体系脱离,纳入五军都督府管辖体系。
如此这般,自崇祯二年起施行的“六部两寺两院一监”行政体系被彻底改头换面,扩成十四部四院两署。
中间有不少部门是从内宫各监、商号、企业及科学院等处抽调人员组成,如工业部、农林部、度支部、商务部、水利部及交通部。
至于东厂、锦衣卫等两家特务机构,特别是锦衣卫;还有大明皇家中央银行、粮食局、专利总局、铁路总局等关于民生的部门,朱由检思虑再三,最后还是留在内宫管辖体系并没有交出,原因不言自明。
十四部:礼法部、理藩部、组织部、民政部、度支部、商务部、农林部、教育部、工业部、建设部、水利部、国防部、司法部及交通部。
四院:考试院、督察院、法院、科学院。
两署:警察总署、海关总署。
分解部门有助于管理越来越庞大的帝国领土,越来越多的行省,合理开发利用各地的资源,特意组建交通部、水利部及农林部(农业部与国土资源部),其意义就是如此;分解吏部、礼部及户部,是避免部门权重危害皇权,纯粹是为了分权;原本想将各地税丁整合为税务局独立出来,遭受多方阻扰,也只得暂时作罢,不过将税定整合进度支部;
内阁人员没有变化,同样廷推四名、皇帝举荐三名,还是七名内阁成员,包括:一名首辅、两名次辅、四名辅臣。
要说变化也有,那就是内阁成员不再兼任各部尚书,各部、院、署没有分管辅臣;特别是四院两署,基本上是受皇帝、内阁双重节制,其府级以上人员任命不经过组织部(原吏部),由内宫也是后来的皇家事务管理署直接任命,实际是由皇帝直接任命。
不同大明以往的内阁制度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皇帝尝试放权,也不能彻底的放权,不想内阁制的出现;不要小看四院两署,也不要小看没辅臣分管的其它七部,他们蕴含的能量假以时日就明白了。
朱由检原本想将四年任期改为五年,想想封建独裁体制下,这些变化并没多大作用,还不如不动以形成习惯;最终经多方讨论后,延续百年的大明政治体制基本型终于形成,后来虽由不少部门进进出出,但大的架构确定了下来。
行政体系之外资政院做为退休阁老、部级官员的政治场所,增加了勋贵进来,使得其更能代表大明主要的政治力量。
至于在天津府及松江府的试行的两院体系,也已竞选完成,只是在中原儒家文化的基础上;“舶来品”并未取得很好的效果,参议院被一些财团及大家族分瓜,几派在一些主要问题上,不仅两院内部闹得不可开交、热闹非凡,两院之间也经常陷入争斗乱局。
这种状况想推广到大明全境肯定不可能,无奈之下,只得将他们变成咨询机构,只能给出建议,对地方官员没有最后的实际约束作用。
动完外朝,朱由检对内宫日益庞大机构体系进行整理,成立皇家事务管理署,原内宫十二监八局改为一监九部。
家事务管理署下辖一监九部,一监是司礼监,八部为:皇务部、内务部、内官部、安全部、事业部、度支部、事务部、监察部及庶务部。
皇务部:主要管理皇族事务,帮助贫困的皇族人员改变自身状况;下辖宗人府、勤务局等部门。
内务部:原御用监提升,负责皇室成员吃、穿、用、住、行等。
内官部:原内宫监提升,负责各部、局人员招聘、培训、考核等。
安全部:原御马监提升,负责皇族安全事务,下辖皇家卫队、皇家安全局、东厂及锦衣卫,皇帝直管部门。
事业部:原八局功能扩展,负责皇家所掌控的工业、商业及农牧业事务;下辖兵工局、工业局、商务局、农事局、粮食局、建设局及铁路总局等七局。
度支部:原银作监提升,辖度支局、银行管理局及造币局等三局。
事务部:神宫监、尚衣监、印绶监等三监提升,加入皇室慈善事业,辖档案局、宣传局、事务局、礼法局(文化局)、专利总局及皇家图书馆等五局一馆;四艳所在教坊司属于礼法局下属机构,类似皇家歌舞剧团。
监察部:原都知监提升,负责整肃皇家事务管理署人员纪律,含审计部门。
庶务部:整合剩余四监提升,负责内官们的吃穿用度等。
此次改革,司礼监的权限没有受到任何改变,还是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之一,连掌印、秉笔都没动,还是皇帝信任的几位大太监。
要说皇家事务管理署的变化还是有,除了太监以外,出现了女官、武官及文官,人员构成呈现多元化趋势。
皇家事务管理署、五军都督府及内阁最终成为大明权力最大的三大机构,与资政院构成了大明最基本的权力体系。
备注:
1、收集秦淮八艳是个人恶趣,非朱由检之罪。
2、中央机构改革,主要是增加工业革命前所需部门,同时将一些权重部门分权,如吏部、户部与礼部。
3、皇家事务管理署是由原内宫十二监八局转变而来,主要是为了应对大明日新月异变化及内宫事务的增加压力。内宫十二监八局具体参见第二卷第三章《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