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乱 世

兰莲花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最新章节!

    崇祯七年八月初北京紫禁城

    八月的北京气氛有点凝重,北方接连传来的两份捷报并未将气氛改变多少,崇德殿与养心殿每天人来人往,居于两者之间的乾清宫就更加繁忙!

    乾清宫南书房,崇祯帝朱由检拿着两份捷报多少有点欣慰,想起扎心事,暗骂道:他奶奶的,你们不服?蒙古人服气!老毛子服气!

    边上的案几上同样摆着几份奏章,最上两本就有新任江南总督陈奇瑜与新任两湖总督熊文灿的请罪折子。

    朱由检强压着内阁开始改造儒学、改造社会,自然侵犯了不少人的利益,果如卢象升担心的那样,最终还是江南率先出了问题。

    虽然经过多次打压,江南士族的力量依然强大,面对朝廷的变革措施,守旧的势力的又一次站出来表达不满。

    孔运贞的文章出现没多久,一个名叫“复社”的组织在南京冒头,而且依照《大明社团组织管理条例》自觉的在应天府(南京)登记在册。

    这个“复社”也是有趣,同样以历史上“复社四公子”为主,汇集了“燕台十子”部分人士;登记注册成功后,也不违法在街头乱发传单,也没钱给官府做抵押办自己的报刊;而是向《江南春秋》、《金陵周刊》等朝廷控制的邸报不停投稿,这些稿子无一不是推崇理宋儒学的,对孔运贞的“不敬”言论发起反攻。

    陈奇瑜毕竟是个书生,认同“辩则明、思则清”思想,竟然倡导什么言论自由,同意了这些稿子的发表,整个江南好看了。

    陈奇瑜的初衷也许是好的,希望两种思想、声音相互辩驳,让普通人更加直观、主动的认识其中的差异,进而选择适合大明的东西。

    可惜的是一部分人把这当成是鼓励与支持,一些比“复社”更加激进的组织先后冒出来,如“几社”言论更加激进,直接要回到西周的“井田制”,取消各地工坊、海关、新学等一切新的事物;极端的儒学“原教旨主义”组织加入论战,将江南的局面彻底搅浑。

    相比“复社”,这些人暴力倾向更加严重,不时与新学学生发生口头与肢体冲突,在江南各城市的街头上演了“罪恶的街头”闹剧。

    武斗的出现,让新学支持者和政治投机者抓到了机会,工人们被组织上街,很顺利的“镇压”了街头运动,应天府和松江府则很干脆取缔了“几社”。

    面对两地官府的强硬回应,温和的“复社”不干了,发起了新的街头抗议运动,整个江南三省乱成一片,还有往其它省份蔓延的趋势。

    到这时江南总督陈奇瑜已骑虎难下,激烈的文章又不能不让发表,因为这不仅违反言论自由的初衷,也会落下把柄,从而失去了道义的制高点;更也不能动用皇家陆军或海军陆战队暴力镇压,毕竟这些人没有公然造反。

    面对乱局,崇祯帝朱由检派出内阁次辅李邦华南下协助,动用了隐秘力量让曲阜孔府出面,衍圣公在《江南春秋》发表文展支持改造“儒学”;孔府的出面,带动了几个大儒,如钱谦易、钱龙锡、黄道周等出面,先后发文支持朝廷行为。

    没错!强权和利益面前,真正保持自己理想的文人没几个,除了那些不谙世事的小年轻,成了某些人的“工具”,还在那沾沾自喜坚持了自己的理想。

    不管什么原因,也不管什么理由,老“东林”出面支持新政、支持改造儒学;很快将东林后辈组成的“复社”火力压了下去,江南的局面渐渐趋于平静;可是按住了葫芦又起瓢,江南的乱事渐渐平息,湖北又出新的问题,性质确更加严重。

    几名“几社”的学子对应天府和松江府两位府伊大人倪文焕、马英士取缔‘几社’的无耻行径不满,不知怎么和驻扎在襄阳的湖北巡防营长官左良玉勾搭上;也不知左良玉哪根神经不对,与襄阳府府伊何吾驺狼狈为奸,两人在襄阳举起了“扶圣教、清君侧”的大旗,公然起兵作乱。

    朱由检拿到这个奏报当真是哭笑不得,他当然清楚左良玉是何许人?要不也不会在第一次边军整编时就砸了他的饭碗;哪知这人在军界和政界都有点门路,不在山东老家老实呆着,又跑到湖北都指挥司做了巡防营的军官。

    事后朱由检才发现自己处理山东事件过于草率,左良玉在山东就做过巡防营的军官,结果因贪污问题又被刷下,也是刺杀总督陈奇瑜的幕后黑手之一,只不过那几位讲义气没供出他,让他漏了网。

    至于何吾驺是何许人?何吾驺是万历年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仕途一直不得志;崇祯一年外放做了襄阳府伊,政绩一般未得升迁,这货倒自认不凡郁郁不得志,与经历坎坷的左良玉打得火热。

    “几社”的小年轻还没开口忽悠,这位“大叔”主动来了个“富贵险中求”,与“老相好”一起谋大事!

    算他们倒霉,起事没多久就碰到了“铁锤“。

    驻扎重庆的皇家陆军十六镇有个山地作战营,营长就是总兵秦良玉的孙子马祥麟(详见第四卷第十四章《希望》);这个营又刚好就在神龙架一带训练,走出大山就碰到有人要“勤王”这种事;马祥麟可是朱由检特训的人之一,怎么会相信那些子虚乌有的事。

    左良玉的“义旗”没飘多久就倒了,5顺带还坑死了几个冒失的当地土司。

    虽然这两件事很快平息了,两地的总督也先后上了请罪折;可朱由检的心里还是有那么点不舒服,他实在厌倦和自己人玩心眼、动刀子;

    特别是后宫的田贵妃不时使“小性子”,让他不厌其烦,连带对朝政也开始有点厌倦;司礼监掌印曹化淳看着皇帝愁眉不展,好不容易鼓足勇气说道:“陛下!新化的这份奏报需要与内阁及五军都督府协调,还有西兴安岭省的也是,您看!”

    朱由检回过神来,看着缩回头去的曹化淳,叹了口气,吩咐道:“海兰泡张自忠送来的东西,挑两个上好的貂皮,一件给刘老汉,一件给秦良玉,每人再加十颗东珠;张自忠那小子与他们两家的小子都有点渊源,送东西时记得说清楚;那百年人参就放太医院吧,调用时要请示周皇后,其余的让周皇后分配,作价银子按规矩划作军费,北面有事要用钱。”

    陛下这是怎么啦?曹化淳一愣,平常不这样啊!忙点头应是!

    再一抬头,皇帝带着王承恩已出了南书房,走廊飘来一句话:通知内阁成员去养心殿开会。

    哎呦!陛下又整啥事?

    曹化淳顾不得埋怨,三言两语忙吩咐下面的小太监分头安排,带着司礼监的几人忙跟了上去。

    养心殿正殿,朱由检面无表情的坐在上首位,新任参谋本部总督查曹文诏奏对道:“陛下,襄阳的事不能再姑息养奸,左良玉此等劣迹斑斑的人,一而再的在巡防营任职,有必要将都指挥司进行全面整顿,臣认为应加强对巡防营的管控……。”

    不时开北方的会么?怎么聊到都指挥司去了?

    刚进门的首辅李标听到“军部”(自从成立了海军部,内阁将五军都督府简称‘军部’)又要插手地方事物,忙插嘴道:“陛下!五军都督府权责已太大,切不可再插手地方军务,一定要落实陛下提出的‘皇家陆军、海军’不对内的诺言啊!”

    曹文诏眉头一立,正要反驳。

    朱由检面无表情的说道:“李首辅,稍安勿燥,打断人说话可不礼貌;朕没糊涂,也记得那句话,可各省的巡防营良莠不齐,就如当年京城的巡防营,希望内阁切实抓起来;巡防营主要是管理地方治安,也是朝廷的武力,管控虽归省府,人员及军用物资还是由都指挥司负责。”

    哎!插啥话,结果又丢了些权力,李标懊恼的坐在自己位置上。

    王承恩看着开会的人差不多到齐了,小声说道:“皇爷!除了次辅李邦华去了南京,其余人都到齐了。”

    到齐了,就开会呗!

    朱由检点点头,依然面无表情的说道:“人都齐了,就说说北方的事吧!会议就由梁世勋主持吧!”

    梁世勋惊异的看了眼皇帝,忙捋了下思路,大声说道:“两份奏报相信大家都看过了,已对大明的北方战略产生了影响;陛下原先确定的方略估计要做调整,各位大人先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北方的事其实也简单,大明就两个敌人:一个是罗斯人,一个是漠北蒙古各部;要对付罗斯人,怎么也绕不开挡在中间的蒙古人,所以大明再北方主要任务就是如何处理漠北蒙古问题,次要才是罗斯人。

    在罗斯人与大明的双重压力下,虽然喀尔喀蒙古和卫拉特蒙古再崇祯四年结束战争、签定和约、一致对外;各部之间其实也都心怀鬼胎、相互戒备,特别是从大明输入了火绳枪后,这种状态反而加剧恶化,原来的合约也变成一纸空文。

    备注:

    1、“复社”与“几社”问题:历史上‘复社’与‘几社’源自东林,但非‘东林’;成员也比老‘东林’有骨气,当然其中也有极个别败类,相比老‘东林’强不少。

    本文引用,只是竖立朝廷的“反对派”,剧情演变需要,非对他们抱有偏见。

    2、关于报纸、报刊问题说明:明、清私人是不能发行邸报(报纸),但可以刊印书籍,所以江南印刷业发达,最后在满清才导致“文字狱”的产生。

    本文设定报纸、报刊类已开放,门槛太高,具体条件前文已述说过,在这不再多说,还没有私人资本进入这个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