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礼制改革

颍水思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最新章节!

    金陵周报已经成为大明各种思想碰撞的舞台,各种不同观点的学派热情讨论,互相辩证,终于保守派中开始有人变成了中立派,中立派变成了改革派。

    毕竟青枫代表的改革派掌握着金陵周报的话语权,有趋向性的引导和辩论,才体现了对媒体的掌控力,后世的宣传部门就是这么有力控制着舆论和意识形态,宣传正能量,打击负能量。

    二月中旬,赞成改革的言论已经居于主导地位,青枫觉得是时候实行实质性的改革。

    南京礼部下文(除皇家官员禁忌外)逐步废除南直隶旧的着装要求。从即日起,乐籍、商人、匠籍、农户等均可以穿名贵衣服鞋帽,前提必须缴纳选衣费每人每件一两,当然也可以一次性缴纳千两进行买断,若是没交纳,私自换装将按照明律重罚。

    到崇祯十二年,(除皇家官员禁忌外)所有穿着限制全部废止,到时候所有人无须缴纳银两,便可以随便穿了。不过对于有钱人来说,一两银子那都不叫钱,能够心安理得的穿衣,这也是一种荣誉。

    着装问题到了明末已经名存实亡,但是明律的确没改,所以追究的话算违制。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同志下诏:“教坊司乐艺着卍字顶巾,系灯线褡膊,乐妓明角冠皂褙子,不许与民妻同。”洪武十四年:“上加意重本抑末,下令农民之家许穿紬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许穿布。农民之家但有一人为商贾者,亦不许穿紬纱。”

    从废除令发布开始,整个南直隶刮起了一股奢靡之风,买衣服要讲究料子、样式、色彩、品味等等,总之这一项改革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横波府开办的轻纺产业。

    由于衣服鞋帽,甚至是头上的饰品都要收取费用,整整一个月礼部收银三十三万两。

    三月,南京礼部下文逐步废除南直隶科举考试身份要求,只要是大明子民无论出身一律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目前“贱民”身份参加须缴纳科考银十两,到崇祯十五年南直隶全部废除身份要求。此项改革,礼部收取科考银一百二十四万两。

    明朝科举是完全剥夺或严格限制了商人、娼妓、优伶、皂役、胥吏及其他“贱民”及其子弟的应试权,虽然后来稍有松动,但只是针对富人。

    这项改革影响巨大,一夜之间,造成了全国各地商人、胥吏等所谓贱民大规模移民南京。于是横波府的房地产产业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四月,南京礼部下文积极有序的推进所谓贱民的身份向良人转变,有计划的提升各个阶层的社会地位,直到取消所有贱籍。同时决定五月在金陵大厦邀请整个南直隶各地的青楼楚馆、梨园伶人参加“大明文艺座谈会”。

    五月,南京礼部下文积极引导推进南直隶地区摒弃陋习恶俗、简化民间祭祀礼仪,明确反对裹脚行为,提倡青楼引领时尚,反对陋习,鼓励女子学习。五月的文艺座谈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各地积极响应提高演艺水平、创作水平,鼓励成立戏剧、歌曲、舞蹈、曲艺等专门性的团体。

    相对于南直隶轰轰烈烈的礼制改革,北京的崇祯皇帝却毫无心情。他心情不佳,满脑子都是为钱发愁,好像他天生就欠了别人一屁股债务。有时候,真想和青枫一样抄几个大户,解决一下眼下的难题,可是周围的大户不是皇亲国戚就是重臣元老,实在难以下手。

    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二日,浙江、江西、湖广布政使姚永济、朱之臣、曾道唯,苏州知府陈洪谧,扬州知府韩文镜,淮安知府周光夏,各逋赋,夺官视事,勒限完复。

    崇祯十年(1637)正月十六日,工部尚书刘遵宪,为了加强对清兵的防御而培筑京城,上加派输纳事例;兵部尚书杨嗣昌关于对李自成和张献忠流寇实行重点清剿,需要追加兵饷一百七十三万两;新任户部尚书程国祥呈报崇祯九年赋税合计亏空三百二十一万两,崇祯十年由于西北、河南、湖广、南直隶各地灾荒,减免税赋和盐课、茶课、丝课等金花银预计亏空四百七十万两,大明财政趋向破产的边缘。

    每到新年过后的这几天,崇祯皇帝总是愁眉苦脸,自己的祖宗们从来不用考虑,只要尽情的玩耍快活,而自己却要面对一群前来要钱的大臣,如今亏空是越来越大,各种非消费性开销只增不减,靠省吃俭用已经无法弥补这个大窟窿。

    明朝廷的经济已经陷入了恶性循环,天灾人祸,大明的土地被严重兼并,人口锐减,兵灾不断,能够上缴的在减少,需要支出的无休止的增加。

    虽然去年南直隶礼部足额上缴了一百万两,然而免了卓青枫工部尚书后,南直隶工部上缴的额度只有十三万两,追缴的茶税丝税也仅有八万两。新开的市舶司收缴的关税竟然只够正常运转,也不知道户部是如何办差的,因此崇祯免了侯恂的户部尚书,改为了程国祥新任。

    缺钱啊,崇祯狠狠的拍着脑袋,自己的皇后衣服破了都是补补继续穿,世上有哪位皇帝皇后是这样生活。内帑的钱还是不能拿出,这些皇亲国戚比朕还有钱。

    据锦衣卫密报,自己的国丈田畹田产万亩,房间数百,私银估计三百多万两。还有那洛阳的福王家产上千万两,可以说是大明最富的藩王,已经远远超过了朕。

    “哎,看来还是要接受杨嗣昌的建议啊!”崇祯无奈的自言自语。

    崇祯十年1637年)明政府准备增兵增饷,镇压李自成、张献忠反贼。“户部苦于无饷,杨嗣昌建议,每条银一两,加银三分,名因粮就饷。共加赋二百万,以济军需。有诏暂累吾民加派一年,除此心腹大患等语。”

    经过不断的抉择,最终崇祯同意了杨嗣昌的要求。下令全国,照旧粮额每亩加征米6合,每石折征银8钱。后又亩加银1分4厘9丝,以一年为期,名为剿饷。共征赋银达330万两。一年以后,由于农民军声势更大,不仅剿饷加派没有取消,兵部提议还准备加征练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