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小说网 www.qlh08.com,最快更新风水葬明之秦淮八艳最新章节!
崇祯六年六月,内阁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周延儒托病还乡,帝赐金银彩缎,派人护送回乡,温体仁当上了内阁首辅。周延儒万历四十一年(1614年)一甲第一名状元,宦海沉浮几十年,由于其姻亲陈于泰高中崇祯四年一甲第一名状元,东林子嗣和复社成员在科考录取人数比例过高,周延儒被弹劾在科举会试录取中徇私舞弊,陈于泰已经内定为一甲第一,暗中提高东林复社人员通过比例。虽然崇祯相信了周的辩词,但是猜忌已经产生,周最终被迫辞官。
作为东林巨魁,周的辞官无疑给予了复社沉重打击,复社领袖张溥四处走动,募集资金,拉拢江浙乡党,为周延儒复启做准备工作。
复社张溥出身贫寒,但年幼好学,有神童之称。于天启四年(1622)开始结社评论时政,博得名望,起初取名为应社(科举应试小组),后来改为复社(科举重考小组),开始很多没考上的秀才聚在一起研究考题,后来人员逐渐增多,于是考上的举人进士为官后,为没考上的提供帮助解答,最后演变成为一股能够左右朝政科举的团体。天启六年张溥参与苏州抗税暴动,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名动天下;崇祯元年,“组织群众”驱逐阉党骨干顾秉谦,从此成为天下士子当中的天皇巨星!复社的声势也从此震动朝野,号称是“春秋之集,衣冠盈路”,“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其影响力遍及南北各省,走到哪里都是万人空巷,拥趸粉丝无数。
张溥与方以智关系甚密,于是来到桐城,邀请各位名士共同商议集资一事,于是有了泽社名士聚会。有桐城方以智(字密之)、方文(方的堂叔、字尔止),孙临(方的妹夫,字克咸),钱秉镫(又名澄之),周岐(字农父),庐州名士龚鼎孳(字孝升)、复社领袖张溥(字乾度),还有桐城及其附近的秀才士子上百人。张溥为了筹集资金特别邀请了阮大铖参加此次聚会,阮大铖一听复社领袖邀请,欣然答应。知道这个消息,青枫自然带着阮丽雪随同前往看看这个时代风流名士的聚会,如果有可能,青枫也很想加入复社。
这个时代文人一生的理想就是科举,登顶龙门,一展抱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科举考试中竞争最激烈的就是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科举考试中的常科是定期举行的,除非国家发生重大事件,一般考试时间不会变动。所以不需要预先发放通知,考生自动做好应试的准备。若遇朝廷寿诞、登基等庆典活动,还会临时加科称做恩科。
大明朝廷特别重视科举,一般主持乡试考试的正副主考官由中央委派并由当地的政府官员组成临时机构进行主持活动。初六日考官们入闱,先举行入帘上马宴,凡内外帘官都要赴宴。宴毕,内帘官进入后堂内帘之处所,监试官封门,内外帘官不相往来,内帘官除批阅试卷外不能与闻他事。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初十、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按说考试已经很严格了,但是科场舞弊历来不鲜。
乡试极低的通过率,给复社提供了大量的会员,复社随之水涨船高,其领袖声望也如日中天。尤其是崇祯三年的乡试和崇祯四年的会试,复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复社成立后参加的第一次科举考试,结果乡试中,复社至少有百人中了举人,其中杨廷枢等4人高中解元,复社骨干人员张溥、吴伟业、陈子龙、吴昌时等人也都是这年中举。到了四年的会试,除了状元陈于泰(非复社人员,但却是东林巨魁周延儒姻亲,内定第一),吴伟业、夏曰瑚均中一甲二三名外,复社还有张溥、马世奇等57人中了进士,结果造成了“复社声气遍天下”。在张溥、吴伟业师徒齐中进士,天下争传其文,大江南北争以为然。各地士子纷纷求拜张溥为师,以加入复社为荣。
泽社厅上,正中坐着复社领袖张溥,方以智居左手主持,各位名士分俱左右,阮大铖作为张溥所邀请之人,自然也是在厅内落座。可惜青枫无名无望,只能带着丽雪和上百秀才立于园中。对于阮大铖,方以智虽是不屑,但碍于张溥的情面,还是微微拱手打了招呼:“石巢兄。”
阮自然热情回礼道:“密之兄,许久不见了。”可惜方以智除了打个招呼外,对于阮大铖就置之不理,阮大铖只得尴尬的坐在一旁。
简单的寒暄之后转入正题,此次聚会一是泽社并入复社,提升复社在太平、安庆地区的影响力,二是为原内阁首辅周延儒重新启用筹集款项事宜。
张溥起身走出大厅,对着众人轻轻拱手施礼,众人也是纷纷回礼并齐声拜见道:“学生等见过西铭先生。”一阵客套过后,张溥伫足而立、振臂一挥,众人皆寂然。
此时张溥正值壮年,意气风发,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洋溢着春风得意。他轻咳一声,举目四望朗声说道:“感谢大家参加此次在桐城的泽社聚会,在场的学子们有泽社的,也有我复社的,还有些是准备加入我复社的,今天泽社正式并入复社,所以诸位放心,只要大家认可我张溥,认可复社,我张溥向诸位保证,凡是我复社成员,秋闱和春闱两考一定鼎立推荐诸位”。
众人一听这话,顿时鼓掌叫好,场中还有些不是复社成员的秀才,恨不得立马加入复社,于是众人纷纷拜见张溥,一时间院中热闹无比。这时加入复社就等于提升自己的地位,“秀才不入社(复社),做官不入党(东林),便只一半身。”另一方面则是“后生一经品题,便成佳士。”一旦加入复社,生员们中举的几率便成倍增加。